印章的起源,历来有两种说法。因为历史渊远,各说各有理,难以确断。有一种说法认为: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信作用。西周时,天子与诸侯是以氏族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关系,各国下设的官吏亦如此,所以不须政治上的表征信物。东周以后,社会关系变化,宗法关系逐渐解体,旧贵族逐渐没落,新贵族逐渐兴起。新贵族并非因为与国君的血统关系而是以功绩得官。而且,春秋后的官职不像西周可以世袭,而是可以随时升黜的。因此,就以印章来作为凭信。当时,军事上用虎符(小虎形器物,中分为二,上镌铭文,以吻合为信),政治上用玺印作为信物。以后,才逐步地从政治上转移到经济上,从官场转移到民间。
另一种说法:印章应该是先用于经济上,以后才转移到政治上来。《周礼》是有关西周社会情况的文献。《周礼》上曾经三次讲到玺和节。玺,又称古玺,是有关印章的众多名称中早的一个。节,在古文篆作是竹节的象形。据说,古代约事,有时双方以一段竹节中剖分执以为凭信。所以,节也是印章的名称之一。《周礼》地官,司市条下有"凡通货贿,以玺节出入之";掌节条下有"货贿用玺节";秋官,职金条下有"辨其物之美恶与其数量,楬而玺之。"《周礼》有关玺印的三条均与货物有关,可知主要用于经济上。又据刘熙《释名》:"玺,徙也,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。"从今日见到的许多封泥,可知先用于经济上是比较合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