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 胶
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,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。油脂在碱炼过程中,会促使乳化,增加操作困难,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,并使皂脚质量降低;在脱色过程中,增大吸附剂耗用量,降低脱色效果。
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。
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,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。
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,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,使胶体杂质吸水、凝聚后与油脂分离。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。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,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,当水分增多时,它便吸收水分,体积增大,胶体粒子相互吸引,形成较大的胶团,由于比重的差异,从油中可分离出来。
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
水量
操作温度
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
电解质
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
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,促使胶体质点凝聚。
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。
磷酸、柠檬酸螯合、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,有利于精炼油气、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。
使胶粒絮凝紧密,降低絮团含油,加速沉降。
脱 酸
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,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。种籽的不成熟性,种籽的高破损性等,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,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,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,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,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,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。脱酸的主要方法为碱炼和蒸馏法。蒸馏法又称物理精炼法,应用于高酸值、低胶质的油脂精炼。这里主要介绍碱炼法。
碱炼脱酸的作用
烧碱能中和粗油中的绝大部分游离脂肪酸,生成的钠盐在油中不易溶解,成为絮状物而沉降。
生成的钠盐为表面活性剂,可将相当数量的其他杂质也带入沉降物,如蛋白质、粘液质、色素、磷脂及带有羟基和酚基的物质。甚至悬浮固体杂质也可被絮状皂团携带下来。因此,碱炼具有脱酸、脱胶、脱固体杂质和脱色素等综合作用。
烧碱和少量甘三酯的皂化反应引起炼耗的增加。因此,必须选择的工艺操作条件,以获得碱炼油的得率。
分提理论基础
油脂分提理论
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构成油脂的各种甘三酯熔点差异及溶解度的不同,把油脂分成固、液两部分,这就是油脂分提(Fractionation)。
分提与冬化区别:
分提与冬化基于同一原理,但它们有不同的目的。
在冬化过程中,油脂在低温下保持一段时间,然后通过过滤除去能使液态油产生混浊的固体。
油脂结晶分提是一改性的过程,它涉及物质组分较大的改变,并且提高获得产品的物理特性。
甘三酯的同质多晶体:
高级脂肪酸的甘三酯一般有三种晶型α、β’ 、β。其稳定性为α〈β’ 〈β。
油脂结晶时容易取得β型还是容易产生 β’ 型的稳定晶型,主要取决于油脂的结晶习性。
棕榈油分提一般形成β’ 型,稳定性佳,过滤性好。
油脂结晶过程:
熔融油脂的过冷却、过饱和。
晶核的形成
脂晶的成长
晶核的三种成核现象:
大量液相中均匀成核
外来物质的异类成核
微小晶粒从母体晶核上剥离,并作为二次成核地晶核。
影响分提的因素:
油品及品质
晶种与不均匀晶核
结晶温度与冷却速率
结晶时间
搅拌速度
辅助剂
输送及分离方式
油脂分提工艺:
油脂分提工艺按其冷却结晶和分离过程的特点,分常规法、表面活性剂法、溶剂法以及液--液萃取法等。
现车间采用常规法分提,即干法分提。
废机油炼油设备在炼制含硫量大于05%、酸值大于05mgKOH/g的原油时,其高温部位受到S、H2S和环烷酸的强烈腐蚀。在冲刷作用下,油流转弯处的腐蚀尤为严重,往往造成设备过早失效。针对这种情况,分析了高温冲刷腐蚀的原因,并提出防护措施。
(1)减轻高温硫和酸的腐蚀,采取高、低含酸油混合炼,使原油酸值降到05mgKOH/g以下;
(2)减小油流的冲刷作用,在设计上要保证流体路径呈流线形,减小拐弯、变径和变向,保持表面平滑少死角,限度减少涡流;
(3)焊接管线用氩弧焊打底,减少焊疤;
(4)采用耐蚀材料。
废机油炼油设备在进行使用的时候,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操作使用方法,例如这种设备在进行高温状态下的使用时,需要注意很多问题,才能保证设备外表不受强酸的腐蚀,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。